中国古代女兵在军中承担多种辅助性任务。战国时期的女兵主要从事挖战壕、守卫城池、拆毁房屋等战场辅助任务,而太平天国时期的女兵则参与战时军需制造,包括修理工事、搬运粮草及处理战利品。清朝文献记载,太平军女兵在战役中负责填埋壕沟、运输物资,甚至部分广西籍女军官直接参战,令清军将领忌惮。
古代军队对女兵实行男女分营管理,禁止与男兵接触,这一制度与封建传统思想中“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密切相关。但特殊时期,女性仍以“巾帼英雄”身份活跃战场,如抗战期间妇女组织通过妇女指导委员会统筹全国妇女参与战地慰问、公路修建等妇女战时贡献,凸显其社会作用。
从墨子记载的男女协同作战,到毛泽东“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倡导,女兵职责逐渐从后勤扩展至实战,其地位随战争需求提升。不同历史阶段,女兵在军中后勤工作与直接参战中的角色转变,反映了中国妇女在战争推动下的解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