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作为首位访华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在中美关系解冻的1971年回到阔别26年的祖国。他早年赴美留学期间因国内科研条件薄弱,选择加入美籍以保障学术自由,但其杨米尔斯规范场论的研究成果成为20世纪物理学三大基石之一,与爱因斯坦、麦克斯韦齐名。1957年,他与李政道因揭示微观粒子对称破缺现象共获诺贝尔物理学成就,打破了国际对中国科研能力的偏见。
在推动中美科学合作桥梁方面,杨振宁1971年后促成上千名中国学者赴美进修,并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募集超1500万美元资金。他推荐的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归国创立“姚班”,填补国内理论计算机领域空白。其倡导的基础科学突破理念助力中国在铁基超导、量子计算核心工具等领域取得国际成果。
晚年的杨振宁放弃美籍回归中国科学院,践行“学术报国”理念。他通过捐赠薪资、培养人才、讲授基础课等方式强化民族科技自信基石,强调中华文明对全球科学的贡献。其百年人生印证了中国人不仅能追赶技术应用,更能在杨米尔斯规范场论等基础理论领域引领世界,重塑民族探索未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