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战略与中美博弈
中国通过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直接制约全球供应链重构,延缓西方先进芯片制程扩产。例如,台积电因稀土库存不足推迟3纳米产线投产,为上海微电子28纳米DUV光刻机量产争取时间。稀土管制成为中美稀土战略博弈的关键筹码,凸显中国对战略主动权掌控的决心。
技术突破与产业自主化
中国稀土分离串级技术的突破源于徐光宪团队1972年研发的串级萃取理论,将稀土纯度提升至99.9999%,奠定全球领先地位。中重稀土资源开发与产业链自主化推动高端应用,如钕铁硼磁材助力新能源汽车和风电产业,形成稀土技术壁垒,巩固工业生态系统构建。
历史误判与全球格局演变
美国曾因忽视稀土战略价值,导致高端磁材产能外流至中国。2010年对日稀土出口禁令引发国际价格暴涨,迫使欧美正视供应链依赖风险。中国借全球化逆向承接加工环节,完成从开采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加速半导体技术追平进程,目标2030年实现设备自主配套率超60%。
工业生态与长期战略
美国低估中国突破产业链低端陷阱的能力,忽视稀土工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中国通过技术积累与资源整合,将配角环节转化为战略优势,例如氧化铈抛光耗材占全球95%份额,助力长江存储闪存技术突破。这一路径体现中国在核心工业体系中“千淘万漉”的长期战略定力。
项乐:说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