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十五五)是迈向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键冲刺阶段。该规划将聚焦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通过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和新兴产业赛道抢占,突破中等技术陷阱,推动人均GDP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跃升。当前国际竞争加剧,美国对华技术遏制从单点升级至全链条封锁,倒逼国产替代与自主研发双线突破。
朝鲜战争作为新中国工业化的直接催化剂,暴露了早期工业体系的脆弱性。战争期间,东北工业带因缺乏战略纵深面临安全威胁,催生了工业地理格局调整和三线建设布局。苏联工业技术输出与计划经济资源调配机制,助力中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快速构建重工业体系,五年内实现钢产量三倍增长,创造了落后国家跨越式发展奇迹。
朝鲜战争的战略价值促使苏联转变态度,加大援助力度。中国通过战场牺牲换取苏联系统支持,形成“引进消化吸收”的工业化典型路径。计划经济体制在战争期间高效整合资源,军工产值一年增长210%,奠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发展逻辑。当前中国面临的技术遏制与战略物资禁运,与冷战初期西方禁运清单的严苛程度形成历史呼应。
从历史经验看,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需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未来十年,十五五和十六五规划将决定中国能否跨越人均GDP三万美元门槛。这场现代化征程既延续了战争时期“危机倒逼改革”的基因,也需在全球化竞争新格局中探索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平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