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面对动荡局势,他亟需唐代隐士李泌的辅佐。李泌以白衣山人身份参与政事,拒绝担任官职,但常为肃宗分析军政大权归属等关键问题。肃宗以先生相称,甚至亲自为他烧梨,彰显对其敬重。
李泌的政治智慧体现在多件大事中:他建议肃宗让太子李俶(广平王)担任元帅,掌握军政大权,避免继位纷争;当肃宗因痛恨奸臣李林甫欲毁其坟墓时,李泌以唐玄宗政治过失为由劝阻,强调此举会激化父子矛盾。肃宗最终采纳其谏言,避免了政局动荡。
在权力结构中,李泌被任命为广平王兴军司马,辅佐太子。他周旋密谋于肃宗、玄宗、太子之间,调和父子三代关系,甚至影响后世君主决策。其策略不仅稳定了安史之乱后的皇权交接,还保全了玄宗晚年尊严,成为唐代中期政局的关键斡旋者。
李泌的隐士身份与政治贡献形成鲜明对比,他以白衣山人称号闻名朝野,却深度参与军政事务。其事迹展现了唐代特殊历史背景下,文人隐士如何通过谋略影响政局走向,最终成为三代君主倚重的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