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老子他说047-老子的不自偷生

主播: 张恒宽
最近更新: 9小时前时长: 08:40
经典有声|南怀瑾《老子他说》(商河话版)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天地不自生的哲学

# 至私至公辩证关系

# 阴符经的深刻理论

# 万物表层生死变相

# 天地整体通体生命

# 圣人效法天地法则

# 道家学说历史应用

# 领导军事兵略法则

音频围绕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展开,解析“天地不自生”的哲学内涵。老子提出“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强调天地并非为自身存在而运作,而是通过不刻意追求生存,反而实现长生。这一观点引发对“天地是否由他而生”的思辨,并批判宗教学说中神创天地的观点,指出“不自生”实为天地无私的本质。
进一步探讨“大公无私”与“至私至公”的辩证关系时,引用《阴符经》“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的深刻理论,说明公私界限的模糊性。道家认为,极致的自私可转化为大公,反之亦然,两者本质是整体通体生命的统一。从天地视角看,万物生死仅是表层变相,其整体生命并未消亡,而是永恒存在。
结合道家学说的实践意义,提出圣人效法天地法则,通过克制自我私欲,将自身置于万物之后,反而成就“大私”——即与天地同频的整体利益。这种思想在历史中被应用于领导军事与政治策略,如“后其身而身先”的兵略法则,成为颠扑不破的智慧。
最后以范仲淹《岳阳楼记》为例,指出其“先忧后乐”理念实为对老子思想的转化运用,并批判现代抄袭行为违背道家“至公无私”原则,强调思想传承需尊重本源。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