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28在林业部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情况报告上的批示--吕薇

最近更新: 2小时前时长: 16:09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文物故事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 邓小平植树批示文件

# 全民绿化祖国战略

# 环境保护立法规定

# 植树造林成活率

# 水土保持林政策

# 植树奖惩检查制度

# 区域植树规划方案

# 经济树木种植推广

# 绿色文明传承精神

邓小平与全民义务植树的倡议背景
邓小平是我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倡导者,其倡议源于1981年四川、陕西特大水灾后的生态反思。他提出通过立法规定公民每年义务植树3-5棵,最终由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成为法律依据。这一决策体现了邓小平长期关注环境保护的理念,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便主张“砍一棵树需种三棵”的立法思路。
植树造林与生态效益的实践
邓小平强调植树造林对水土保持和气候改善的作用,提出“一棵树等于一个小水库”的科学观点。他多次视察西北、东北等地,要求因地制宜种植经济树木,如核桃树、水杉等,既绿化环境又提升经济效益。在大庆等地,他建议通过机械化农业节省人力投入绿化工作,形成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推动义务植树的制度保障与落实
为确保植树成效,邓小平批示要求建立“检查奖惩制度”,并制定具体区域植树规划方案。他带头参与义务植树,在北京、十三陵水库等地留下植树足迹,并强调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1983年十三陵水库植树时,他提出“坚持百年、千年”的长期目标,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的绿色文明传承精神。
植树运动的长远影响与精神传承
邓小平通过身教言传,将植树理念传递给后代。他带领家属参与植树活动,并教育儿童养成爱树习惯。如今,十三陵水库等植树基地已成为国家森林公园,中小学校在此建立劳动基地,延续“绿化祖国,造福后代”的精神。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成为培养环保意识和家国情怀的重要实践。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