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在《胡马之歌》中通过游子故乡情结与时光流逝印记的交织,探讨了对内蒙古和新疆的复杂情感。她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之谜为切入点,揭示这片“死亡之海”在维吾尔语中意为“故居”,将今日荒寂的边塞自然奇观与数千年前水草丰美的先民文化传承相连,暗示自然与文明在历史长河足迹中的沧桑变迁。
诗中借胡马历史悲歌的意象,追问故乡消逝的真相。胡马在黄沙与白雪中迷途,呼应祁连山、胭脂山等故土记忆深处的符号,隐喻民族迁徙与文化断裂的集体创伤。作者通过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视角,反思人类与故土的关系,提出未来若移居外星时回望地球的假设,进一步强化文化记忆与地理归属的永恒牵绊。
结尾以胡马对芳草故乡的追问收束,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时间、自然与文明的普遍思考。荒寂的沙漠荒寂真相与繁华旧梦的对比,既是对历史悲喜交缠的注解,亦是对未来人类命运的共同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