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以《金色的马鞍》为线索,通过仿蒙古短调歌谣的创作,表达对内蒙古故土的情感与追寻。金色马鞍作为蒙古文化中幸福与理想的象征,承载着游牧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她追溯1989年首次踏上蒙古高原的经历,从个人乡愁逐渐转向对游牧文化美学内涵的探索,强调其历史地理与精神世界的独特关联。
游牧文化的美学体现于自然与艺术的交融。鄂尔多斯青铜动物纹饰以动态的动物形象展现草原生态的悲欢,成为青铜时代独特的美学符号。史书中的玫瑰油记载与成吉思汗陵墓传说,则揭示了游牧民族对生命热力矛盾激发的深刻理解。萨满教独科神树的崇拜,更凸显蒙古高原居民对生命力的敬畏与信仰。
席慕蓉通过摄影记录与史书阅读,将内蒙古草原生态与历史时空相互印证。她感谢上海文艺出版社及合作者,书中收录的摄影作品与文物影像,展现了原乡追寻长路迢遥的历程。最终,她以永恒的腾格力祝福这片土地,传递游牧文化对东西方美学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