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的《荒漠之梦》以楼兰古城遗址为引,追溯祁连山弱水源头的历史变迁。弱水曾滋养巴丹吉林绿洲,形成三万多平方公里的胡杨林与青草覆盖的幽隐之地。然而,黑河断流恶果导致居炎海干涸危机,绿洲逐渐消亡,地下水污染与疾病蔓延,昔日的丰美生态沦为荒漠。
游牧民族失马困境成为绿洲消亡的缩影。因草场沙化,阿基纳齐被迫卖光马匹,象征游牧文化的断裂。作者探访达赖库布镇,目睹干涸的居炎海湖底仍生长着芦苇幼苗,展现荒漠旧梦与重生的微弱希望。
结尾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反思繁华与荒芜的辩证。干涸的河床、枯死的胡杨林与散落的古城遗迹,均承载着往昔的生态记忆。荒漠以梦境沟通,揭示即使繁华成沙,生命仍以脆弱而坚韧的姿态延续,如星辰与贝壳般在暗夜中诉说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