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54 我国应增加对“一带一路”油气储备的投资(下)

主播: 蓝狮子
最近更新: 2025-04-10时长: 11:32
清华名师李稻葵讲中国方案1.0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一带一路油气储备投资

# 地缘政治溢价缩水趋势

# 国际油价波动趋缓

# 美国页岩油气产能扩张

# 伊朗原油出口量激增

# 全球油气供应过剩危机

# 中伊油气合作机遇

# 国际油气定价权争夺

# 油气战略储备建设

# 油气买方市场主导

国际油气市场地缘政治溢价缩水与竞争加剧
近年来,国际油气市场对中东地缘政治冲突的敏感度下降,地缘政治溢价缩水趋势显著。这主要源于美国页岩油气产能扩张分散了全球供应风险,叠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俄罗斯、中亚)的政局稳定,降低了单一地区供应中断的影响。同时,国际油价波动趋缓反映出中东油气出口国市场地位的弱化。
伊朗原油出口量激增加剧了全球油气供应过剩危机。伊朗解禁后快速恢复产量,计划2016年增产150万桶/日,远超当年消费增量,进一步压低油价。其他一带一路油气出口国(如沙特、俄罗斯)陷入“囚徒困境”,被迫增产以争夺市场份额,而非协同减产平衡市场。
中国能源战略调整与全球市场话语权提升
面对油气买方市场主导格局,中国需优化与能源出口国的合作模式。通过深化中伊油气合作机遇,扩大下游化工、炼化投资,提升技术互补性。同时,加强油气战略储备建设,联合沿线国家共建储备设施,对冲未来价格波动风险。此外,整合国内能源企业资源,避免恶性竞争,争取国际油气定价权争夺中的主动权,增强市场话语权。
长期布局与风险对冲策略
鉴于油气市场周期性特征,中国需立足长远,通过合资企业、股权互持等机制强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利益绑定。推动油气合作向全产业链延伸,包括炼厂、加气站等民生项目,既保障东道国能源安全,又促进区域互联互通,为未来市场供求再平衡奠定基础。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