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推行的考成法通过建立官僚考核体系完善机制,要求中央到地方逐级检查政务完成时效,形成以内阁为核心、六科监察制度强化为纽带的监督网络。六科以七品官职监察二品六部,突破传统职权框架,成为明代官僚体系改革的标志性举措。
考成法实施后,兵部率先响应,边帅王崇古高效完成边防工程,推动考成法执行弊端暴露前的阶段性成效,史称“法如疾风迅雨”。但严苛考核导致官员压力剧增,催生苛政与投机行为,如宜州知州沈映柯因公文延误被降级,暴露考核标准僵化的缺陷。
针对官员流动性过高的问题,张居正采纳官员久任制度实施,规定知县需任满六年、布政使需任满三年方可升迁,并结合职官履历屏风管理,将官员信息可视化供万历决策参考。此举虽稳定地方治理,却引发官场勾结风险,后续提出需结合政绩调整任期。
张居正用人策略创新在吏部尚书选拔中尤为明显。他弃用清流支持的葛守礼与工部朱衡,破格提拔张翰,引发“任人唯私”争议。同时重用兵部谭纶,却遭言官以祭祀咳嗽为由弹劾,最终通过吏部人事布局争议化解危机,体现其对核心官员的强势保护。
考成法与人事改革虽短期内提升行政效率,达到万历官僚效率顶点,但其依赖高压管控与个人权威的模式,为后续政治反弹埋下隐患。黄仁宇评价其为“传统政治人力极限”,既肯定制度突破,亦暗示不可持续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