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粉产业链曾因严重的结构性问题陷入危机。2008年以前,全国80%以上奶源由散户和小型牧场提供,导致原料奶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奶业标准化管理体系,使得散户奶源质量风险难以控制,为后续的产业崩溃埋下隐患。
三聚氰胺奶粉丑闻的爆发,直接暴露了现代食品工业标准缺失的致命缺陷。检测程序依赖间接定蛋法,而三聚氰胺作为高含氮化合物被不法商贩利用,伪装蛋白质指标。尽管问题奶农被惩处,但乳制品行业监管体系漏洞已使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损。
对比荷兰乳制品行业监管体系,其通过GPS定位取样、连坐追责等严格制度保障质量。而中国奶粉产业信任危机的根源在于落后的产业结构性矛盾根源:分散的小农生产模式与工业化标准脱节。即便没有三聚氰胺事件,松散的质量检测程序和低效监管仍会导致其他隐患爆发。
最终,中国奶粉产业的教训表明,重构产业链需从规模化牧场建设、强化乳制品监管体系入手,才能重建消费者信心并符合现代食品工业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