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对权益端“绝对收益”概念的讨论升温,部分投资者误将主动权益基金与每年正收益划等号。统计显示,2019年以来任职超4年的基金经理中,仅有刘旭、许艳、刘荣俊等少数人在业绩和最大回撤两项指标上持续领先,体现了权益基金经理表现的差异。
权益投资策略演变显示,质量投资、高景气度投资等曾被包装为“绝对收益策略”进行销售,但实际投资复杂性和周期性远超线性预期。当前深度价值投资策略虽被热捧,但多数基金经理因高估能力或市场Beta走势不利而难以持续,部分产品甚至出现超20%回撤,凸显A股市场回撤分析的严峻性。
公募基金改革方向强调主动权益基金应以长期超额收益为目标,围绕基准控制风险,而非追求绝对收益。这需要权益市场Beta走势逐步改善,如形成类似美股的慢牛模式。但现阶段市场负向波动显著,需监管、投资者等多方合力优化生态,才能为权益超额收益目标创造基础。
需明确股票投资高风险属性,不存在稳赚不赔策略。投资者需理解权益投资周期波动规律,警惕短期宣传陷阱。未来红利类资产或部分基金经理可能因市场变化被淘汰,只有通过扎实研究和风险控制,才能在长周期中降低波动,实现可持续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