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危机暴露了工业产能过剩与消费分配难题的深层矛盾。胡佛政府通过加征关税、大基建等手段试图化解危机,但未能触及分配问题的核心。罗斯福新政以工人待遇改革为核心,通过向资本家征税、限制内卷等方式改善经济分配结构,为后续消费提振奠定了基础,但也引发工商界激烈反对。
从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到美元霸权全球分包,美国试图通过政策调整延缓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规律。然而,消费提振的本质仍受限于分配问题,历史上的消费贷、股市泡沫等手段仅能短期缓解产能过剩危机。大萧条的最终缓和与二战爆发相关,而凯恩斯主义仅将矛盾转移至长期,留下“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的警示。
当前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工人成本高、工会阻力等挑战,这与提振消费分配难题形成镜像关系。AGI生产力革命被视为突破传统经济模式的可能路径,其重塑生产关系的潜力或能解决私有制下的产能过剩与分配矛盾,如同工业革命催生资产阶级般开启新经济范式。生产力革命与战争风险并存,成为破解百年难题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