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近日预告将全面取消针对日本福岛等五县食品的进口管制措施,包括不再逐批查验及免除辐射检测证明。台湾卫生福利部门负责人称此举是“与国际同步恢复常态管理”,并强调过去14年检测26.3万批次均未超标,试图以“核食无害论推广”淡化安全争议。
民进党当局选择此时调整日本核食进口管制,被认为与政治时机相关。其一,大罢免结束后,执政党减少舆论压力;其二,卫生福利部门负责人交接前“清仓处理”,避免新任直接担责;其三,向日本示好以换取支持,如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协定谈判及经济合作。此前赖当局外事部门负责人曾密访日本,被指与解除管制存在关联。
岛内在野党与民众对政策调整普遍持反对态度。消费者基金会指出,放射性物质长期累积可能引发健康风险,且过去检出案例虽未超标,但缺乏配套监管措施。舆论担忧此举重演“莱猪事件”争议,即以政治利益凌驾食安争议持续发酵。国民党等党派或抵制政策,但民进党可能以“破坏日台关系”为由强行推动。
分析认为,民进党当局为强化“对外关系”及谋求政治支持,将无视民众健康风险长期累积的隐忧,持续推进日本核食进口常态化。此举被视为其“亲日媚日”策略的一部分,旨在通过牺牲民生利益换取国际空间,最终结果或加剧社会对立与食安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