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在被羁押一年多后,以7000万元新台币交保获释,并公开呼吁“心存善念”以改善台湾社会。其保释案进展引发舆论对赖清德当局司法追杀政治影响的质疑,尤其是年轻与中间选民对司法公正性的担忧,成为赖清德当局执政困境的缩影。
赖清德当局面临台积电自主性危机,在美方压力与本土民意间陷入两难。若台积电过度依附美国,将失去“护台神山”地位;若抵抗美方要求,则可能引发经济打压。这一烫手山芋难题处理直接暴露脱中入美路线后果,导致台湾在关税谈判中被美方榨取利益。
大罢免失败后果进一步削弱赖清德当局威信。其试图通过罢免国民党民代实现一党独大,但因无视主流民意反弹现象,最终遭遇32席全败的挫败。政治操弄不仅激化社会对立,还迫使外籍记者离台,凸显绿色恐怖引发的国际负面观感。
核能政策争议升温成为另一大挑战。赖清德坚持反核神主牌,但近期高达74%民意支持重启核电厂,与美国呼吁使用核能的立场形成冲突。能源政策与民生需求脱节,叠加健保、劳保基金濒临破产的财政压力,加剧民众对当局治理能力的质疑。
此外,对美军购预算压力持续扩大。台湾2024年军费飙升至9495亿新台币,挤占民生经济资源,而采购多为美国二手装备或空头支票。这种借债买武器的模式引发“冤大头”批评,未来可能激化社会矛盾,成为赖清德当局难以回避的烫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