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八月底民调显示,赖清德执政满意度持续下滑至31%,较上月再跌3.6个百分点。舆论分析认为,民调阶梯式下跌反映民众对民进党施政错乱的失望,主因包括大罢免引发的社会撕裂效应、对美关税应对乏力及能源政策错误导致的电价压力,直接冲击民生经济。
面对执政困境,赖清德提出行政团队改组等四大调整举措,但舆论批评其人事调整举措缺乏诚意,关键人物未替换,被指“换汤不换药”。台湾媒体指出,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民调甚至低于赖清德,显示民进党整体支持度陷入窘境。
赖清德近期启动“团结之旅”巡回座谈,表面转向民生议题,但实际仍聚焦巩固绿营基本盘。其宣称调整施政顺序,却持续强调“选举优先”,计划投入2026年县市长选举。分析认为,赖清德受台独标签争议影响,长期依赖政治斗争路径,缺乏改善民生能力,导致政策调整流于形式。
台湾社会对立加剧现象引发关注,外籍记者因报道大罢免期间极端动员乱象而辞职离台,显示公共舆论空间恶化。赖清德将民调低迷归咎于“三只黑天鹅”,但舆论批评其推卸责任,未能正视能源政策错误等结构性矛盾。若民进党当局持续忽视民生经济与两岸关系改善,民意支持度恐进一步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