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罢免失败后的内斗激化
民进党因“八二三罢免”失败引发党内反思,矛头直指党团总召柯建铭。多名民代指责柯建铭在立法机构独断专行,例如在“凯凯案”中要求投弃权票,导致党内沟通模式屡现矛盾。邱毅莹等民代爆料其决策反复无常,意图通过曝光施压其辞职,同时为自身争取高雄市长选举曝光度。
柯建铭的角色争议与赖清德态度
柯建铭被指为罢免运动的“代言人”,其强硬言论和激进策略加剧民进党与蓝白两党的对立。尽管党内要求其下台的呼声高涨,赖清德未直接干预,仅通过幕僚间接施压。分析认为,赖清德担忧与柯建铭公开决裂可能引发鱼死网破的局面,且柯掌握党内运作秘密,需权衡民意压力与政治风险。
党内矛盾与未来挑战
民进党内部矛盾公开化,部分派系串联联署逼宫柯建铭,但柯以“任期做满”为由拒绝辞职。赖清德试图以“战犯论”转移焦点,称责任由自身承担,意在缓和冲突并为后续调整争取空间。然而,柯建铭的不满意度攀升至69%,若民意反弹持续,其党内地位或受冲击。
赖清德的执政困境与布局调整
赖清德将罢免失败归因为“黑天鹅事件”,提出“四大调整”以应对施政危机,包括调整党团队形和立法机构关系。但党内对2026年地方选举的明争暗斗已现端倪,加之蓝白合作施压,赖清德需平衡内部分裂与外部挑战。柯建铭的去留问题成为检验其执政能力的试金石,而立法机构瘫痪危机与民意压力激增,恐进一步加剧民进党的执政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