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因京华城容积率案被羁押一年多后,于2024年9月5日以7000万新台币交保。柯文哲及其律师团质疑检方缺乏直接证据,指控其收受贿赂、图利及侵占政治现金的三项罪名存在司法迫害嫌疑。起诉书虽长达193页,但未提供银行转账或现金流向记录,仅凭U盘内的模糊账目作为“证据”,引发对“有罪推定”的法律争议。
案件核心争议围绕容积率调整是否构成对价关系。检方指控柯文哲任台北市长期间将京华城容积率从560%提高至840%,使威京集团获利超200亿新台币,但17名涉案公务人员中16人认为程序合法。柯文哲强调其批示以“公务员不坐牢为原则”,暗示无主观犯罪意图。民进党被质疑通过绿营媒体泄露侦办内容,存在“先射箭再画靶”的政治操作痕迹。
赖清德当局释放柯文哲的动机引发多重解读:司法层面因羁押超期缺乏正当性;政治层面需转移“大罢免失败”后的执政压力;策略上意图搅乱在野阵营团结,影响蓝白合作及国民党党主席改选。柯文哲交保后声称“冤狱”,指控民进党政治追杀,进一步激化司法与政治纠葛的舆论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