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一男子因脚部被钉子扎伤,前往诊所打破伤风针,但医生以氯化钠冒充破伤风针进行注射。诊所负责人承认因“财迷心窍”且库存不足,擅自用生理盐水替代。当地卫健部门已责令涉事诊所停业,并将依法严肃处理。
法律专家指出,诊所行为涉嫌欺诈诊疗和违反医疗规程,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停业整顿或吊销执业许可。涉事医生因未履行告知义务,或将面临暂停执业、吊销医师证等处罚。若造成严重后果,可能升级为医疗事故罪,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
民事赔偿方面,患者可主张退还费用及赔偿损失。若引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可争取惩罚性赔偿。诊所作为责任主体需先行赔付,再向涉事医生追偿。事件暴露部分医疗机构诚信缺失,需加强行业监管和职业道德建设,保障患者知情权与治疗安全。
相关部门呼吁患者选择合规机构就医,遇问题及时投诉举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此案警示医疗行业须严守职业操守,杜绝以“安慰”为名的违规操作,维护医疗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