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于近日正式运行,该设施是国际首个超大规模、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其核心探测器采用液体闪烁体探测技术,有效质量达两万吨,配备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容器结构,内部安装两万支光电倍增管阵列系统,用于捕捉中微子与闪烁体作用产生的光信号。这一装置将精确测定中微子质量差,并验证中微子是否为马约拉纳粒子,从而揭示物质本质基础研究的突破方向。
实验建设历时十余年,攻克了毫米级精度控制、超纯水灌注及极低放射性本底等关键技术难题。探测器位于地下700米,通过测量中微子振荡参数,探索宇宙演化机制与正反物质不对称性。其设计寿命为30年,未来可升级为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平台,回答粒子物理与天体物理交叉领域的核心问题。
中微子作为“幽灵粒子”,在贝塔衰变能量守恒理论中被首次提出。江门实验将延续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成果,深入研究太阳、超新星等来源的中微子振荡现象,推动人类对宇宙起源和物质构成的理解迈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