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定义与危害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生成与吸收失衡导致的骨组织变脆疾病,表现为骨量流失和骨结构退化。其危害包括骨折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直接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并威胁寿命。
流行病学数据与性别差异
中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达32%,女性风险尤为突出,50岁以上女性每3人中有1例患者,65岁以上女性患病率超50%。男性发病率较女性晚10年左右。
体重与骨骼健康的关联
体重过轻(BMI<18.5)会提高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而肥胖(BMI>35)则因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加速骨量流失。腹部脂肪堆积产生的炎症因子会加速骨骼衰老,肥胖者跌倒风险更高,进一步增加骨折风险预警信号。
肥胖对骨骼的双重影响
过度肥胖不仅通过代谢异常导致骨代谢紊乱,还因身体重心不稳增加跌倒概率。研究显示,BMI超标人群的骨折风险与体重过轻者同样值得警惕,需关注体脂率健康标准和肌肉量维持骨密度的平衡。
预防策略与健康管理
专家建议通过均衡饮食骨骼健康与科学运动强健骨骼相结合,保持体重匀称。重点需监测体脂率、肌肉量等指标,避免极端体型,以降低骨量流失高危人群比例,实现骨骼健康的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