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通过嫦娥六号月壤样本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采集的样品中识别出含橄榄石碎屑的岩石碎屑。这些直径仅100-200微米的碎屑,其镁含量显著高于已知月球玄武岩成分,推测为陨石撞击月表的残留物。研究团队通过陨石三氧同位素特征分析,发现其与龙宫、隼鸟等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母体小行星高度相似,为外太阳系物质迁移至地月系统提供了直接证据。
研究证实,CI型陨石对月球水含量存在贡献。此前月球样品氧同位素数据曾推测部分水源来自碳质陨石,此次嫦娥六号月壤样本的月球水含量来源解析,为此提供了实证支持。统计显示,地月系统遭受的碳质陨石撞击比例远超预期,表明太阳系物质迁移理论中内外太阳系物质交换可能更为频繁。
团队下一步将聚焦月球陨石撞击历史研究,通过量化月壤陨石种类比例统计,建立陨石到达月表的时间线。研究成果不仅为太阳系演化提供新线索,也为未来月球基地水资源利用奠定基础。特别是CI型陨石携带的挥发性成分保存机制研究,可能为月球水冰分布及原位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