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解释159:第三十一品因语见义如灯照色

最近更新: 2023-10-26时长: 19:39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评论14条评论
136xxxx7382

136xxxx7382:伟大的张大主讲,您说的这么多,听不进去呀,我也大专毕业,不知何云,何云?

2023-04-17
139xxxx7658

139xxxx7658:也盼着你早日结集出书

2021-09-07
139xxxx7658

139xxxx7658:张老师,我可不可以摘取你的讲解里边的内容,可以自己制shipin播放

2021-09-07
8上善若水

8上善若水:好!!!

2021-09-04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1 今天我们来讲解金刚经第三十一品。 下面我来为大家诵读经文,我们先诵读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本。 金刚经鸠摩罗什法师译本云: 须菩提。若人言。fo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下面我们再来诵读玄奘法师译本。 金刚经玄奘法师译本云: …… 因为金刚经第三十品的讲解我们使用的是真谛法师的译本,而就如我们讲解金刚经第三十品时所说,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的内容和金刚经第三十品的内容于经义上是紧密相连着的,所以为了讲解时保持金刚经第三十品和金刚经第三十一品译文的一致性,所以我们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的讲解我们依然使用真谛法师的译本。

2021-09-04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2 下面我再来为大家诵读一下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真谛法师的译文。 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真谛法师译本云: ...... 我们在讲解金刚经第三十品时已经说过了,fo说金刚经第三十品最后一句经文“fo世尊言。须菩提。此聚一执。但世言说。须菩提。是法非可言法。婴儿凡夫偏言所取”,fo是顺着讨论“一合相”这个话题另外发起了一个新话题。也即fo从金刚经第三十品最后一句经文开始,话题讨论的重心从讨论“一合相”这个话题不知不觉已经转移到了说法所面临的语言表达困境这个话题上来了。而金刚经第三十一品所讨论的,全部是面对说法所面临的语言表达困境学人应该如何透过语言善解其义。所以从语义的连接紧密程度来说,金刚经第三十品最后一句经文其实和金刚经第三十一品所说内容关系更紧密。因此下面我们把金刚经第三十品最后一句经文和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的内容合在一起再为大家诵读一下。我们诵读时大家于这种语义之间的连接要好好体会。

2021-09-04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3 金刚经云(真谛法师译本): …… 金刚经第三十品和金刚经第三十一品中fo说法语义是如何一路贯穿下来的呢? fo说法一石二鸟,巧妙绝伦。 金刚经第三十品和金刚经第三十一品中fo说法语义的连贯转折如下: 既然没有所谓的“最小粒子”,那fo你何来开头那句问法呢?金刚经第三十品开头你为何问“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地大微尘。烧成灰末。合为墨丸如微尘聚。须菩提。汝意云何。是邻虚聚宁为多不?” fo接下来就解释这个矛盾,第一义谛者,按笈多法师的译本,“不世俗语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也即,第一义谛,本不可说,今天没有办法,本不可说也要勉强说,而勉强说就要动用凡夫的语言,而凡夫的语言自带妄想,所以fo解释,大家听fo说法时,一定不要太在语言上钻牛角尖,否则无法可说。也即,说“如是我闻”,说“与我授记”,只是这样说而已,这样说并不代表fo真有我想妄想。

2021-09-04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4 须菩提说,他们如果这样依文解意的指责不正确,因为“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妄想,世尊说“如是我闻”说“是故然灯fo与我授记”这样的话只是顺应凡夫语言思维习惯的一种语言表达方便,世尊说“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地大微尘。烧成灰末。合为墨丸如微尘聚。须菩提。汝意云何。是邻虚聚宁为多不”也是为了顺应凡夫语言思维习惯才这么提问,并不是世尊自己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并不是世尊不知道“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妄想,并不是世尊不了彻这个世界并不真实存在所谓的“最小粒子”,并不是世尊不了彻这个世界并不真实存在所谓的“分”和“合”。 听了须菩提的回答,fo赞叹须菩提说,如是如是须菩提你说的对。 以上即是,金刚经第三十品和金刚经第三十一品中fo说法语义的连贯转折,痛快不痛快?所以金刚经本身没有什么语义不通的地方,所有你感觉上的语义不通都是你自己不通而已。 楞伽经有偈云(实叉难陀法师译本): 分别于人法   而起二种我 此但世俗说 愚夫不觉知 fo说法是以凡夫的世俗言说去极力“影射”那个本不可说的第一义谛,凡夫如果于语言文字没有高度抽象思维的能力没有穿透力,常常会于fo所说法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讲到这里大家有没有体会到一点,金刚经真的已经接近尾声了,fo都已经开始告诉你你应该如何正确解读他在金刚经中所说的话了。也即,金刚经真的已经接近尾声了,fo都开始在解释读金刚经时的注意事项了。 研学fo经经文应“因语见义”,而不应堕在关于文字的无休止辩论里。

2021-09-04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5 楞伽经有云(实叉难陀法师译本): ...... 这段楞伽经的经文于我们理解金刚经第三十一品也有帮助,下面我们来逐句简单为大家解释一下。 先看第一句。 “fo言。大慧。语者。所谓分别xi气而为其因。依于喉舌唇腭齿辅。而出种种音声文字。相对谈说。是名为语。” 此句经文语义直白自明。 此句经文是fo对大慧菩萨说,大慧啊,语言,是以妄想分别xi气为因的,语言表现的时候,依于喉舌唇腭齿的辅助,能出种种音声文字,这样相对谈说,是名为语。 再看下句经文。 “云何为义。菩萨摩诃萨住独一静处。以闻、思、修慧思惟观察向涅槃道自智境界。转诸xi气。行于诸地种种行相。是名为义。” “义”字我们之前在讲解金刚经第十七品时解释过。 “义”字,是会意字,繁体字写作“義”,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代表仪仗,“羊”表祭牲,所以“義”字本义为:合宜庄重的行为,顺应天理本然应有的作为。 此处此句经文fo说,那什么又是“义”呢?“菩萨摩诃萨住独一静处”,“以闻、思、修慧”思维观察趣大涅槃自智境界而行,灭妄想转诸妄想xi气,于诸地种种趣大涅槃之境界因次第尽而行,此种境界“是名为义”。 所以此处楞伽经fo解释说此处“义”字指的即是妄想xi气转灭之后的诸fo菩萨见闻觉知之本然真实境界。 再看下句经文。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于语、义。知语与义不一不异。义之与语亦复如是。” 此句经文fo对大慧菩萨说,大慧啊,通达“语”和“义”关系的菩萨摩诃萨们知道,以“语”彰显“义”的时候,“语”和“义”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不作区分二者也不能完全割裂各自独立。通过“显义”这个事情来体现“语言”的功用的时候,道理也是一样的。

2021-09-04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6 再看下句经文。 “若义异语。则不应因语而显于义。而因语见义。如灯照色。大慧。譬如有人持灯照物。知此物如是、在如是处。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因语言灯入离言说自证境界。” 此句经文是fo接着上句“菩萨摩诃萨善于语、义。知语与义不一不异。义之与语亦复如是”来解释为什么说“语与义不一不异。义之与语亦复如是。” fo说,如果说“义”和“语”完全割裂各自独立,那就不应该是因于语言“义”得彰显,而实际情况是“义”确实是“因语见义”,就好像正是因于灯明我们才能看清事物的样子道理一样。 fo继续解释说,大慧啊,就好像有人持灯照物,正是因为持灯人手里有灯在照着搜寻,他才能知道此物是此等相状此物在什么地方,那么菩萨摩诃萨“因语见义”也是一样的,菩萨摩诃萨正是因语言灯之“照”入那个语言所照之亲身体证,光所照了的事物的样子显然不同于光照本身,因语言灯而入的自证境界,显然也不同于语言本身。 其实这句经文fo虽然是在解释“语”和“义”关系之“不异”的一面,但最后这句“因语言灯入‘离言说’自证境界”fo还是表达出一个言外之意,也即,灯光是用来“照了”此物是此等相状此物在什么地方的,持灯人以灯照物的时候注意力不应过多关注灯光本身的性状如“色温”啦“亮度”啦等等。同样的,大家读fo经学习fo法的时候,要“因语见义”,要能于fo所说的话善思维“于诸地种种行相”了彻,而不应该于语言文字本身思辨过度。 但不管怎么说,此句经文fo总体上是在解释“语”和“义”关系之“不异”的一面,也即,“若义异语。则不应因语而显于义。而因语见义。如灯照色。” 再看下句经文。 “复次。大慧。若有于不生不灭、自性涅槃、三乘一乘、五法诸心自性等中如言取义。则堕建立及诽谤见。” 此句经文是fo在上句解释完“语”和“义”关系之“不异”的一面,fo又开始接着解释“语”和“义”关系之“不一”的一面。也即,“语”和“义”不能不作区分完全混为一谈,也即,听闻fo法时,要跳出语言自带的妄想抽象思维极尽“照了”,也即,听闻fo法时,不能简单地浮于妄想表面“依文解义”。 fo说,大慧啊,如果有人听闻“不生不灭”“自性涅槃”“三乘一乘”“五法诸心自性”这些甚深的fo所说法肤浅地去“如言取义”,那他还是堕在凡夫妄想分别中甚至会于fo所说法因自己不通而起诽谤。

2021-09-04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7 再看下句经文。 “以异于彼起分别故。如见幻事计以为实。是愚夫见非贤圣也。” 此句经文是佛解释为什么于佛所说甚深义理如果“如言取义”,“则堕建立及诽谤见”。 因为你听经闻法时始终不能于语言自带的妄想超越,你于语言表达时时为妄想分别所转,就好像明明是“幻事”你却计以为实,fo最后总结说,这种凡夫学fo法时“如言取义”所堕“建立及诽谤见”,“是愚夫见非贤圣也。” 就如同金刚经第三十一品所说,“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说我见众生见寿者见受者见。须菩提。汝意云何。是人言说。为正语不。”也即,如果一个人读了金刚经后声称fo有“我见众生见寿者见受者见”因为fo在金刚经里说“如是我闻”因为fo在金刚经里说“是故然灯fo与我授记”,那这个声称fo有“我见众生见寿者见受者见”之人所作的这个fo有“我见众生见寿者见受者见”指控是正当的吗? 当然不正当,作这样指控的人是因为读金刚经时“如言取义”“堕建立及诽谤见”在诽谤fo。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云: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须真胝,白胜天王言:“如来为大王授记乎?” 胜天王答言:“善男子,我授记如梦相。” 又问:“大王,如此授记当得何法?” 答曰:“善男子,fo授我记竟无所得。” 又问:“无所得者为是何法?” 答曰:“不得众生、寿者、人、养育、阴、界、入悉无所得。若善不善,若染若净,若有漏若无漏,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为若无为,若生死若涅槃,悉无所得。” 又问:“若无所得,用授记为?” 答曰:“善男子,无所得故则得授记。” 又问:“若如大王所说义者,则有二智:一、无所得,二、得授记。” 答曰:“若有二者,则无授记。何以故?fo智无二,诸fo世尊以不二智受菩萨记。” 又问:“若智不二,云何而有授记得记?” 答曰:“得记授记,其际不二。” 又问:“不二际者,云何有记?” 答曰:“通达不二际,即是授记。” 这段经文我不给大家讲了,大家自己品读,看看金刚经第十七品这个“是故然灯fo与我授记”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看看fo在金刚经第三十品为什么会说“须菩提。此聚一执。但世言说。须菩提。是法非可言法。婴儿凡夫偏言所取。”看看fo在金刚经第三十一品为什么语重心长地说“须菩提。若人行菩萨乘。如是应知应见应信。一切诸法。如是应修。为令法想不得生起。何以故。须菩提...”

2021-09-04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