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电商公司发布7月加班通报表扬红名单引发争议。名单显示,上榜员工最高月加班时长达159.96小时,最低为68.41小时,均远超劳动法规定的月加班时长上限(36小时)。该公司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由,号召全员学习上榜员工,引发舆论对畸形加班文化隐患的质疑。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8小时,月加班时长上限为36小时。此次事件中,部分员工加班时长超出法定上限数倍,涉嫌违反劳动法加班时长规定。工人日报评论指出,此类通报表扬超时加班员工的行为,可能变相侵害劳动者正常休息权。
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易导致员工过劳健康风险,包括身体损伤、心理抑郁等问题。专家强调,企业鼓励无私奉献的同时,若忽视员工健康管理,将加剧过劳后果,降低整体工作效率。
对企业而言,畸形加班文化企业隐患不容忽视。过度推崇加班不仅损害员工权益,还可能引发人才流失、法律纠纷等问题。舆论呼吁企业需平衡效率与人性化管理,避免将加班时长与奉献精神简单挂钩,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