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延续35个月负增长趋势。尽管政府实施通缩逆转政策,通过夏季基建项目加速与能源供给调整试图推升工业品价格,但煤炭、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工业品价格传导偏差显著,金融市场高频数据与实际PPI统计存在模型偏离。
货币数据显示,7月M2增速达8.8%创2023年以来新高,M1增速同步提升使得货币剪刀差收窄至3.2%,反映资金从定期转向活期,A股新开户激增70%显示股市吸引力增强。然而居民贷款减少4900亿元,消费贷与房贷需求萎缩暴露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国补政策中断加剧短期消费透支效应。
宏观杠杆率突破300%,非金融企业部门174%的杠杆率居首,企业通过票据融资套利而非实体投资。政府债务扩张成为主要驱动力,中央特别国债与地方隐性债务管控并行,但1.2万亿莫托水电债等大型基建项目对全国经济拉动有限。当前刺激政策依赖消费贷贴息与债务转移,但居民偿债压力与企业投资收缩的结构性矛盾仍待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