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行情与债市下跌
2025年8月18日,A股市场迎来爆发式上涨,上证指数刷新近10年新高,北证50指数年内涨幅达51.92%,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国债期货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幅达1.33%,债市大幅下跌原因与股市行情火爆形成鲜明对比。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基遭遇赎回潮,部分资金转向股市寻求收益。
资金流动与政策影响
居民存款搬家现象显著,7月住户存款同比减少1.11万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显示资金加速流向资本市场。政策层面,《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出台,虽严防资金违规入市,但散户投资热情升温,叠加机构预防性卖出债市,进一步推动股市资金涌入。
行业分化与估值风险
本轮结构性牛市呈现行业分化特征,消费、地产等传统行业表现低迷,而创新药、AI、机器人等高科技股涨幅领先,科创50市盈率达140倍,处于历史高位。沪深300估值中等偏高,但中证2000市盈率高达150倍,股息率不足1%,估值两极分化凸显潜在风险。
经济数据与复苏预期
尽管股市交易经济复苏预期,但7月消费、投资增速下滑,房地产投资同比负增17.2%,CPI与PPI持续低位,现实数据尚未验证基本面复苏。市场对居民存款及理财到期资金入市抱有期待,但若经济复苏未达预期,高估值板块可能面临回调压力。
历史经验与市场警示
与2021年消费股主导的牛市不同,本轮资金集中于“新质生产力”领域,但部分行业已接近历史估值峰值。散户情绪高涨、短线炒作升温,叠加政策与资金博弈,市场隐含从慢牛转向疯牛的风险。机构落袋为安与散户跟风行为,或加剧未来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