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宰相燕子以严格的治国策略管理国家,注重官员职责责任的履行。其下属高辽任职三年,虽无过错,却因未能提出批评建议而被免职。燕子认为,治国如同打造器具,需用规矩、斧刨修正瑕疵,官员应主动指出上司过失以利国家治理。高辽一味奉承上司,掩盖问题,反而成为无过之过的典型案例。
燕子提出反对圆滑的用人标准,强调无功即过的管理理念。他批判高辽的“无过”实为失职,因其未能履行纠错义务,导致治国策略的潜在漏洞。这一寓言故事揭示了深层含义:官员若仅追求表面无错,忽视主动担当,实则是危害国家的隐形过错。
故事进一步反思现实中奉承上司的危害性,指出真正的责任在于通过批评建议推动自我修正。燕子通过高辽免职原因分析,为用人标准提供了明确导向——即官员需以行动而非迎合履行职责,方能实现治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