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伯和军哥是同一村庄的两任支书,两人虽曾身居要职,但晚年境遇截然不同。范伯担任支书期间以公正无私著称,从拒绝为儿子争取教师名额到推动集体林场公开投标,始终以公心服众。他主导的村集体修桥工程历时两年,通过出售集体经济资产筹集资金,并以身作则确保资金透明使用,最终彻底改变村庄交通困境。其重视教育的主张也激励多名学子考取大学,村民至今对其尊重有加。
军哥接任后,虽曾因经济头脑被寄予厚望,但因茶厂承包争议事件引发村民不满。他将村集体茶厂转为个人经营并获利,被质疑利用职权谋私。任职期间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和农业税政策,采取强硬手段收缴欠款,导致口碑严重下滑。卸任后赴沿海经商失败,晚年依赖子女赡养却备受冷遇。尽管通过补贴政策获得高于范伯的退休金,但村民对其态度冷漠,与范伯受尊重的晚年形成鲜明对比。
两人退休生活差异折射出为人处事的深远影响。范伯因清廉正直、重视公益,子女孝顺且村民敬重;军哥则因利益关联、决策失当,家庭关系紧张且社会地位低落。集体经济资产拍卖和茶厂承包争议等事件成为两人口碑分化的重要节点,而村干部退休补贴标准的不同分配方式,进一步凸显了政策执行中的复杂性和村民的价值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