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昭公因国内政变流亡齐国,选择齐国因其与齐景公五年前的结缘。齐景公曾与晏婴访鲁时请教孔子秦国崛起之因,孔子强调秦穆公任人唯贤的治国理念,令齐景公对其印象深刻。鲁昭公被安置在齐国边陲小镇运城,孔子通过高昭子引荐面见鲁昭公,后者托付玉器以助借兵恢复鲁国秩序。
高昭子为扩大势力拉拢孔子,设宴邀请晏婴试探立场。晏婴虽敬重孔子学识,但反对其以周礼治国的政治主张,认为鲁国借兵可能引发多国混战。高昭子借机向齐景公推荐孔子,齐景公召见孔子并询问治国之要,孔子提出君臣伦理规范与节俭治国建议,获得景公认同,拟封尼溪之地。
晏婴以孔子重礼轻实、借兵风险为由反对封地,高昭子则质疑晏婴打压异己。齐景公权衡后暂缓封赏,孔子借兵计划陷入僵局。这一系列事件揭示了齐国朝堂内高昭子与晏婴的权力博弈,以及孔子以周礼为核心的政治理想与齐国现实利益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