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受命治理中都城时,面对人员杂乱、民生凋敝等问题,制定整顿计划,根据弟子特长分工协作:颜回负责德化教育,子贡管理人口调配与财政,子路以刑罚震慑犯罪。通过挖井灌溉缓解干旱、严惩盗窃并感化罪犯,不到一年半,中都城实现民风正气、牢房空置的治理成效。
叔孙氏质疑孔子政绩,与南宫括打赌后,鲁定公率贵族微服巡视,目睹市井繁荣、民风淳朴,甚至孩童拾金不昧,叔孙氏叹服。孔子因此被任命为司空,后因处理父子争田案件引发争议。他将争执父子关押反思,使其自省悔过,强调礼治需先教化而非严惩,最终平息争端,赢得民心。
少正卯借机散布流言,质疑孔子政绩依赖武力,导致部分弟子动摇。孔子坚持礼治思想,提出“教而后刑”理念,引用《尚书》阐明道德教化优先于刑罚。鲁国上下信服其治世之道,季桓子赞其深谋远虑。最终,孔子升任大司寇,全面推行礼治,奠定鲁国司法与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