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安帝即位后,邓太后以临朝听政方式掌控朝政,其兄邓志被封为车骑将军,开启邓氏外戚崛起之路。邓太后虽重用外戚,但吸取窦氏覆灭教训,通过下诏约束邓氏亲属,严惩违法行为,防止家族势力过度膨胀。邓志谦逊谨慎,多次推辞封赏,但因平定羌族战功升任大将军,邓氏兄弟获赐“凤巢姐”名义,位列三公之下。
邓太后执政期间,宦官蔡伦等人因参与机要事务而加官进爵,宦官擅权局面由此形成。面对权力集中引发的矛盾,大臣周章策划政变失败被迫自杀,杜根因上书建议归政于安帝遭酷刑迫害,反映邓太后对权力掌控的强硬手段。永宁元年,邓康劝谏削减外戚权力未果反遭罢黜,凸显邓氏内部对权力的分歧。
公元121年邓太后去世,汉安帝亲政后迅速清算邓氏外戚,以谋反罪名剥夺邓志等人爵位,邓家势力消亡。安帝宠信宦官及乳母王圣,导致朝政腐败加剧。王圣母女干预封国事务、勾结宗室,司徒杨震多次弹劾无果,暴露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争权乱象。边疆战事失利、赋税加重,社会矛盾激化,为东汉衰亡埋下伏笔。
邓氏覆灭后,耿氏、宋氏等新外戚势力崛起,延续权力更迭循环。安帝一朝成为东汉政治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外戚、宦官与内廷势力交织操控朝政,最终使王朝陷入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