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赵炅通过消除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等潜在威胁稳固皇权,朝臣提议效仿历代帝王赴泰山封禅。宰相宋祁、李昉等人推动筹备这一国家大典,认为封禅既可彰显受命于天,又能昭示天下太平。泰山封禅的历史可追溯至原始社会山川崇拜,秦始皇首开先河,汉武帝则以五次封禅成为次数最多的帝王,但其耗费民力引发民间怨声,甚至衍生出泰山奶奶显灵劝诫的传说。
唐太宗因注重节俭民力,终其一生未行封禅,与汉武帝形成鲜明对比。汉武帝封禅时因过度挥霍遭泰山奶奶警示,最终调整国策减轻赋税。赵炅虽心动于封禅的荣耀,却因乾元殿与文明殿接连失火,认定天象示警而取消计划。这场皇宫失火事件直接终结了筹备中的封禅动议,反映出古代帝王对天命与民生的权衡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