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子从青年时期研读《论语》,强调经典书籍价值在于经得起时间考验,需反复读古书方法才能体会其深意。年龄与阅历增长会使同一文本产生不同感悟,叶曼讲解《道德经》的经历印证了反复阅读益处的积累效应。
读书需筛选优质内容,避免误读有害观点。古书如《论语》《孟子》被程子视为理解《六经》的基础,因其蕴含圣人发心境界。读经典需与圣人心意相通,通过心静与慈悲心贴近其胸怀天下的格局,进而反思自我成长修炼的方向。
儒释道三家共同精神强调凡人皆可通过学习超凡入圣。儒家主张“尧舜可为”,佛家倡导“众生平等”,道家追求效仿天地,三者均指向改变气质养生的终极目标。读书应结合思考,白天诵读与夜间思辨结合,以平心静气消解疑惑,达到“圣人之意可见”的境界。
识字与文言文解读方法是理解古籍的关键,繁体字文化传承是连接古今的桥梁。程子建议将《论语》中的问答代入自身情境,如同亲聆圣人教诲。通过深究文字含义并联系实际,如对比古今境遇化解现实困扰,可突破思维局限,避免被琐事束缚。
读书不仅能拓宽视野,更能塑造心性。沉迷浅薄内容会导致思维混乱,而经典阅读则滋养坦荡胸怀。读古书需重视文字训诂与历史语境,掌握读书方法要领,方能真正承接中华文化精髓,成为贯通古今的“真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