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陵立志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仕途清云的理想,既为光宗耀祖,也为改善家境。面对陆判官提出以“脱胎换骨无痛手术”换取前朝重臣心肝的诱惑,他坚决拒绝,认为换心挂肺会丧失自我,更担忧无法继续创作《聊斋志异》。他自称“铜碗豆书生倔强”,宁可头破血流也要坚持本心,拒绝用他人内脏换取官场捷径。
与此同时,青州知府康仁龙被小妾陈燕子状告康仁龙罪证,其罪录涉及贪污与家事纠纷。官员们对案件展开讨论,部分人认为告发内容虚实难辨,可能涉及家务矛盾,担忧严惩会引发先例,影响自身官场稳定。康仁龙被暂时收审,但案件争议凸显官场复杂性与利益纠葛。
鄂秋笋因目睹科举考试仕途追求的残酷现实,决定淡出名利场,与蒲松陵形成鲜明对比。众人饮酒叙旧时,蒲松陵自嘲“被鬼蒙骗”,暗指陆判官换心提议的荒诞。康仁龙案件与蒲松陵的坚持,共同映射出封建社会中个体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