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点绛唇·蹴罢秋千》相传为李清照少年时期的作品,创作于元符年间(1099-1101年),地点在其山东明水老家。词作以宋代士大夫家庭少女生活场景为原型,通过“蹴罢秋千”“薄汗轻衣透”等动作与身体描写,刻画出少女天真烂漫的情态,同时以“青梅”暗喻情窦初开的含蓄情欲,呼应李白“郎骑竹马来”的意象。
艺术特色上,词中运用七个动词串联场景,形成“信义式书写”风格,并通过“花瘦”一词既写实景又隐喻少女体态,展现宋代词独特的婉约美学。版本考据显示,明代部分刻本存在“青梅”与“清信”的文本差异,当代学界多认可其为李清照早期作品,但明代曾因其内容被质疑为无名氏伪作。
该词与李清照婚后作品《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形成对比,前者写待字少女的娇羞,后者为婚后回忆。其意境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明代唐寅《秋风纨扇图》题诗及现代京剧场景设计,均借鉴了词中少女形象与青梅意象,成为古典文学中少女情态书写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