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在新婚期间(崇宁年间,1102-1106年)所作。词中通过描绘“雪里寒梅”的景象,暗喻自身高洁的才情与品格。寒梅的象征意义贯穿全篇,既呼应春天到来的讯息,又以梅花“洁净如玉”的意象自比,隐喻对政治倾轧的疏离态度。当时北宋新旧党争激烈,其父李格非受牵连被贬,李清照借“此花不与群花比”的寒梅人格宣言,表明超然立场。
艺术表现上,李清照突破传统咏梅的静态描写,赋予梅花动态美感,将其比作美人梳妆的三个阶段——“半开”“盛装”“共赏”,融入拟人化手法。词中“明月”兼具双重象征,既实写赏梅场景,又暗指丈夫赵明诚;而“绿蚁新酿酒”的意象,则与早年词作《如梦令》的酒文化呼应,形成独特的意象群。
历代评家对此词赞誉颇高。明代杨慎称其“以豪放之调写清雅之诗”,清代黄苏则强调“此花”句不仅是咏梅,更隐含人格宣言。现代学者指出,李清照通过寒梅与群花的对比,展现独立不羁的创作精神,成为其咏梅艺术创新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