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出,将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针对疫情期间因不可抗力导致贷款逾期且金额较低、已还款的个体,其不良信用记录将不再在征信系统中展示。这一信用修复政策计划于明年年初执行,旨在通过柔性政策缓解疫情违约不良信用记录对市场主体的长期影响,助力经济复苏。
大连赞咖啡店主理人丁宝分享了疫情期间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面临的困境。他表示,许多企业主因贷款逾期背负不良信用记录,导致后续融资困难。柔性政策若能落地,将帮助类似企业主重启经营信心,满足市场主体信用修复需求,避免因征信系统刚性规则限制其消费与投资能力。
评论人殷杰指出,信用修复政策为“人生意外贴上了制度创可贴”。现行征信系统保留五年不良记录的规定,对疫情期间非主观违约的个体造成持续影响。政策调整后,信用救济机制将更注重区分恶意违约与不可抗力因素,体现金融柔性温暖政策的人文关怀,同时平衡风险管控与社会公平。
讨论还涉及消费贷等金融工具的信用审核限制问题。嘉宾提到,部分消费者因小额贷款逾期导致信用受损,被迫转向非正规借贷渠道。央行政策通过优化征信系统柔性调整机制,有望引导用户回归正规金融机构,降低高息贷款风险,进一步激活消费与投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