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争议性道歉引发舆论质疑
赖清德在民进党中常会上仅向发动大罢免的民间团体致歉,却未对台湾社会信任撕裂及社会资源浪费表达歉意。其言论被指仅从党派立场出发,暴露格局狭隘,引发岛内民众不满。分析认为,赖清德罢免态度体现其将罢免团体视为政治工具,意图通过道歉切割责任,同时暗示继续支持第二阶段罢免,导致公众对其执政正当性质疑加剧。
民进党内部矛盾公开化
大罢免失败后,民进党内部出现路线分歧。英系中常委王世坚公开呼吁停止罢免,并要求赖清德以台湾地区领导人身份平息社会撕裂。此举反映民进党派系斗争激化,赖清德新潮流派系独大趋势明显。党内批评声音遭压制,凸显赖清德领导下的“一言堂”倾向,加剧派系矛盾与权力斗争风险。
后续经济与政治危机叠加
赖清德面临多重外部挑战:美国对台关税冲击导致传统产业受损,加之其窜访美国计划被拒,国际空间受限。若8月23日第二阶段大罢免再度失败,其政治判断力将受更大质疑。当前赖清德民调暴跌,半数民众不满其施政,党内要求其负责的呼声可能升级。分析指出,若持续强硬打压异己,民进党内部或爆发更大规模倒赖浪潮,甚至引发政治危机全面爆发。
社会与经济双重压力加剧
大罢免造成的台湾社会资源浪费及社会信任撕裂问题未获解决,赖清德仍坚持推动罢免,被批漠视民生。美国加征关税加剧中小企业困境,台积电等核心产业外移引发经济担忧。赖清德若无法应对内外压力,其执政基础将进一步动摇,民调崩盘趋势或难以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