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当局在应对美国关税谈判时采取逐步释放信息的策略,试图通过分阶段公开谈判内容缓解内部压力,避免引发社会波动。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关税压力释放手段”平衡舆论,防止在野党借机攻击,同时为8月23日的罢免议题预留政治缓冲空间。这种技术性操作旨在分散公众不满,转移焦点至其他议题。
关于美台关税谈判空间,分析指出美国可能以关税为工具施压台湾,要求其以“美台交换条件谈判”换取税率下调。台湾需通过开放农产品市场、对美大额采购及投资等方式满足美国要求,类似日韩等地区“割地赔款”模式。台湾作为美国第六大贸易逆差伙伴,面临高额军费开支和经济让步压力,可能被迫接受隐含不平等交换条款风险的协议。
若谈判推进,台湾或沦为外国商品倾销地与资本收割对象,导致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及农业受冲击,食安与健康问题加剧。民进党当局的妥协策略可能进一步削弱台湾经济自主性,长期损害台岛福祉。当前“台湾经济受损风险”与“社会波动风险控制”成为赖清德当局权衡的关键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