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台湾首轮大罢免投票结果出炉,赖清德为何不担责

所属专辑: 台海风云汇
主播: 海峡之声
最近更新: 20小时前时长: 09:04
台海风云汇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台湾首轮大罢免结果分析

# 赖清德罢免案责任争议

# 民进党内非赖系反扑

# 台湾政党消除异己斗争

# 台湾核三厂重启公投议题

# 台湾社会仇恨动员现象

# 赖清德选择性司法办案

# 绿营大罢免战略失误

# 台湾民主制度恶性竞争

# 台湾经济民生停滞现状

台湾地区首轮大罢免投票于7月26日结束,罢免案均未通过。结果显示,国民党与民众党士气高涨,而民进党遭遇党内分裂危机。绿营内部非赖系成员指责党主席赖清德决策失误,认为其强行推动高风险罢免导致战略失败。民进党立法机构党团总召集人柯建民等人被点名问责,秘书长林又昌已宣布请辞,但赖清德拒绝担责,引发党内反扑与舆论争议。
此次大罢免被指破坏台湾政治伦理,演变为政党间的割喉战。赖清德被批评利用公民团体发起无差别罢免,意图清洗立法机构异己,导致岛内民主制度陷入恶性竞争。同时,罢免行动耗费超10亿新台币,加剧经济停滞与治理空转,能源短缺、关税谈判等问题悬而未决,凸显民进党当局治理失能。
社会层面,绿营通过政治标签化操作激化对立,制造“绿色恐怖”氛围。赖清德抛出“两岸敌对关系”言论,将国民党污名化为“出卖台湾利益者”,导致社会分裂加剧。司法工具化现象亦受关注,如羁押在野党人士柯文哲等争议事件,暴露赖清德当局滥用公权力维护党派私利。
后续罢免进程尚未终结,8月23日将进行国民党民代罢免投票及核三厂重启公投。赖清德在首轮挫败后试图与罢免团体切割,但其拒绝对社会道歉或反省的态度,进一步激化民怨。分析认为,赖清德政治性格以利益为导向,此次事件暴露其“敢做不敢当”的特质,民进党内部利益联盟面临瓦解风险,恐冲击2026年地方选举布局。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