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穆旦
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1918年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到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冬
1
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
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
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
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
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
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
不只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
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
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
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
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
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
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
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
我愿意感情的激流溢于心田,
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
2
寒冷,寒冷,尽量束缚了手脚,
潺潺的小河用冰封住了口舌,
盛夏的蝉鸣和蛙声都沉寂,
大地一笔勾销它笑闹的蓬勃。
谨慎,谨慎,使生命受到挫折,
花呢?绿色呢?血液闭塞住欲望,
经过多日的阴霾和犹疑不决,
才从枯树枝漏下淡淡的阳光。
奇怪!春天是这样深深隐藏,
哪儿都无消息,都怕峥露头角,
年轻的灵魂裹进老年的硬壳,
仿佛我们穿着厚厚的棉袄。
3
你大概已停止了分赠爱情,
把书信写了一半就住手,
望望窗外,天气是如此萧杀,
因为冬天是感情的刽子手。
你把夏季的礼品拿出来,
无论是蜂蜜,是果品,是酒,
然后坐在炉前慢慢品尝,
因为冬天已经使心灵枯瘦。
你那一本小说躺在床上,
在另一个幻象世界周游,
它使你感叹,或使你向往,
因为冬天封住了你的门口。
你疲劳了一天才得休息,
听着树木和草石都在嘶吼,
你虽然睡下,却不能成梦,
因为冬天是好梦的刽子手。
4
在马房隔壁的小土屋里,
风吹着窗纸沙沙响动,
几只泥脚带着雪走进来,
让马吃料,车子歇在风中。
高高低低围着火坐下,
有的添木柴,有的在烘干,
有的用他粗而短的指头
把烟丝倒在纸里卷成烟。
一壶水滚沸,白色的水雾
弥漫在烟气缭绕的小屋,
吃着,哼着小曲,还谈着
枯燥的原野上枯燥的事物。
北风在电线上朝他们呼唤,
原野的道路还一望无际,
几条暖和的身子走出屋,
又迎面扑进寒冷的空气。
赏析:
这首《冬》,一共四章,从内心的自我发掘到放眼于社会、民族,层层衔接又层层推进,紧凑而有力度。
第一章,用四个排比段反复着,从“我爱”开始却是以“严酷”结束。诗句里有“短命的日子”、“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冰冻的小河”等等“严酷”的意向,也有“和好友会心闲谈”“回忆快乐无忧的往年”、“珍念亲人”等温暖的事情。整章诗歌中,“我爱”、“严酷”的双线互相纠结缠绕,使这首看上去平淡、朴素的诗变得丰富、复杂了。
第二章,诗人笔锋陡转,从自然之冬想到社会之冬。严酷的冬天束缚了手脚,也使思想窒息,但是诗人没有绝望,他坚信太阳会来,会冲破“多日的阴霾”,只是他奇怪,奇怪春天为何姗姗来迟。
诗歌第三章,使用四个第二人称“你”作为每段开头来进行组织,将诗歌的抒情主体广泛化了。比如“你疲劳了一天才得休息”与“你虽然睡下,却不能成梦/因为冬天是好梦的刽子手”,两种思想感情的内在意义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形成了张力之美,也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而最后一章,诗人用另外一种高度诗化的手法来表现冬季,诗句里没有一个“冬”字,却处处营造着“冬”的气氛。不过“冬”的氛围下,却是不息的生命活动,这也呼应了首章的诗句“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这使得全诗境界的密致圆满,也从而获得一种余音袅袅的超远韵致。
《冬》这整首诗循着诗人的内心活动缓缓展开,情调有点沉重,甚至不无苦涩,但却也充满了对正义归来的热切翼求,因而沉哀中自有热流暗涌。
穆旦,这位毕生追求理想、捍卫真理的诗人在冬去春来的那一刻,走向了永恒,留给我们这首永不磨灭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