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董宝珍电台(1185):估值高低咋判?价值陷阱咋躲?

所属专辑: 董宝珍电台
最近更新: 1天前时长: 15:41
董宝珍电台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股票估值高低判断

# 房地产价值陷阱识别

# 低出租回报率风险

# 投资专业知识争议

# 常识判断估值逻辑

# 极端状态投资机会

# 合理估值标准分析

# 银行分红率对比

# 中国租售比异常

# 极端低价投资机会

# 投资社会责任感案例

# 钢铁周期异常现象

# 废钢价格异常现象

# 次贷危机调研分析

# 实地调研真相发现

估值高低与常识判断
讨论指出,判断股票估值高低的核心并非依赖复杂专业知识,而是基于常识逻辑。例如,中国房地产虽表面低估(市盈率接近破产价),但其租售比异常(北京出租回报率仅1%),本质上属于价值陷阱。通过对比长期国债收益率与银行分红率(银行分红率高达5%-6%),可发现极端状态下的投资机会。
行业周期与异常现象
以钢铁行业为例,当废钢价格低于废纸时,异常现象成为判断周期拐点的关键信号。类似逻辑适用于苹果期货(砍树预示供应减少)等场景,这类极端状态无需专业知识,仅需常识判断即可捕捉合理估值下的投资机会。
调研分析与社会责任感
通过美国次贷危机案例(电影《大空头》原型),强调实地调研对发现真相的重要性。团队通过走访贷款经纪人发现金融系统漏洞,最终通过做空获利。案例还揭示部分投资者缺乏社会责任感,忽视真相而盲目追逐股价上涨,导致系统性风险。
价值陷阱与投资逻辑争议
针对房地产价值陷阱的争议,指出中国房屋保有量远超城市化需求(九亿套房对应四亿人),夜间开灯率低等数据反映供需失衡。部分投资者误判低估,实则忽略常识判断中的租售比异常和保有量过剩问题,最终陷入价值陷阱。
极端低价与机会把握
极端低价(如内在价值1元、股价0.4元)是确定性较高的投资机会,无需过度担忧短期波动。银行业分红率显著高于国债收益率,此类极端状态下的合理估值标准清晰,验证了“低估值买入、修复后卖出”的可行性。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