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农产品蹭品牌屡禁不止,原因何在

所属专辑: 焦点时刻
最近更新: 18小时前时长: 10:27
焦点时刻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农产品品牌侵权现象

# 地理标志法律规范

# 农产品市场监管力度

# 违法成本低监管难

# 低价内卷式竞争乱象

# 农产品溯源标识技术

# 消费者维权成本问题

# 地理标志行业协会管理

# 假冒农产品质量风险

# 电商平台监管规则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品牌侵权现象频发,五常大米、西湖龙井等知名地理标志产品成为被仿冒重灾区。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发现,线上线下平台存在大量以次充好的“蹭品牌”行为,消费者因缺乏辨识能力而频繁受骗。专家指出,违法成本低监管难是问题根源,无良商家通过低成本假冒高溢价品牌牟取暴利,而维权成本高、维权流程复杂进一步加剧了侵权行为。
地理标志法律规范不完善是另一大挑战。当前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存在三套管理体系(商标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办法),权利归属分散导致普通农户对申请地理标志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标志转卖现象。浙江财经大学学者建议,需建立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法,并推广溯源标识技术,强化地缘性保护。然而,实践中仍存在真盒装假货、假产品套用真标识等乱象,尤其在电商平台更为突出。
针对内卷式竞争乱象,市场监管总局将低价倾销、虚假宣传、质量不合格等七类行为列为重点整治对象。低价内卷式竞争不仅挤压行业利润,还导致偷工减料、假冒伪劣等质量风险,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目前,监管部门已查办超千起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推动电商平台取消不合理规则,并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力度,要求平台严格审核商家资质。
学者与监管部门一致认为,根治农产品蹭品牌需疏堵结合,既要完善法律与溯源技术,也要发挥行业协会管理作用,鼓励生产者联合监管市场秩序,共同维护乡村振兴与农业品牌健康发展。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