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等地近期持续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该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医蚊叮咬传播,引发公共卫生关注。专家强调,防蚊灭蚊是阻断传播链条的关键,需针对医蚊传播疾病途径采取系统性措施。
上海当前处于蚊虫密度高峰期,雨水频发导致积水环境蚊虫繁殖风险上升。黄浦区疾控中心指出,花盆托盘、塑料瓶盖等小面积积水处是上海常见花角蚊子种类(如白蚊、伊蚊)的主要滋生地。家庭防蚊灭蚊方法包括清除阳台、庭院等区域的积水容器,避免蚊虫产卵。
水培植物管理成为家庭防控重点。松江区疾控提醒,富桂竹、绿螺等水培植物需每周换水一次,并冲洗根部及容器内壁,防止积水成为蚊虫温床。若发现户外瓶罐中存在蚊幼,不可直接倾倒至下水道,需将积水暴露于地面使其脱水死亡。
城市雨水井蚊虫治理同样不可忽视。雨水井因长期积水且温度适宜,成为公共环境中蚊虫繁殖的“五星级产房”。专家呼吁社区物业灭蚊职责需落实到位,定期清理排水系统,从源头减少蚊虫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