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过回忆婆婆做饭时坚持在馅料中放腥油的行为,逐渐理解这一举动背后的用心。腥油在婆家饮食习惯中代表“香”和营养,婆婆希望以此弥补作者不吃肉的饮食偏好。多次沟通后,婆婆仍偷偷放腥油的行为,实则是出于对儿媳健康的关切与爱护。
文中提到婆家为迁就作者饮食习惯付出的努力,例如蒸包子时特意准备素馅、调整早餐粥类安排等。这些细节体现了婆婆对非血缘关系的包容与付出。作者反思自己曾忽视婆婆的迁就,甚至对侄女挑食行为产生偏见,最终意识到自身饮食习惯反而给家庭增添更多麻烦。
随着时间推移,作者逐渐感知到婆婆的关爱,包括月子里悉心照料、分担育儿责任等。这种从“理所当然”到“心怀感恩”的转变,揭示了家庭关系中理解与接纳的重要性。结尾提到对小叔子做饭放羊肉的态度变化,进一步体现作者从单向索取到双向包容的成长,最终以感恩视角重构家庭互动的温暖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