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自主研发的万吨水压机在上海重型机器厂诞生,标志着我国重型机械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这一被誉为"大国重器"的装备,其研制重要性与原子弹研发相当,通过反复锻压提升钢材性能,为工业化进程奠定基础。
1958年,上海承接万吨水压机研制任务,由总设计师沈虹与副总设计师林中堂组建团队。在缺乏技术资料和实践经验的条件下,江南造船厂、上海重型机器厂等数十家单位协作攻关,仅用三年便完成从图纸到实机的跨越。
上海重型机器厂作为核心实施单位,其前身可追溯至1934年的大兴钢铁厂。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在闵行卫星城布局工业集群,通过新建搬迁工厂形成制造重镇,推动"上海制造"品牌崛起。值得注意的是,该厂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马桥文化遗址,为上海古人类文化研究填补了空白。
这一工业壮举不仅提升了重型锻造技术水平,更展现了我国在特殊历史时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工业协同效率,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