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口作为黄浦江的入海口,其名称源于历史地理变迁。唐代时,吴淞口是吴淞江(现称苏州河)的专属入海口,河道宽度曾达二十里。然而因泥沙淤积河道缩窄,吴淞江逐渐失去主流通航能力。南宋时期,黄浦江开始得名,至明朝永乐年间,户部尚书夏元吉主持治水工程,将黄浦江与吴淞江连通,形成新的入海通道,使黄浦江成为主流,吴淞江则变为支流。
随着黄浦江流量增大,其沿吴淞江故道经吴淞口入海,吴淞口这一名称因历史延续保留至今。如今的吴淞口凭借独特地理位置,建成亚洲第一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成为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枢纽。这一从古代江河出口到现代邮轮港的演变,既反映了地理变迁对城市发展的深远影响,也见证了人类改造自然与历史传承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