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部宣布自2025年8月8日起恢复对国债、地方政府债及金融债利息收入征收增值税,覆盖机构与个人投资者。新政策规定,银行自营机构按6%税率缴纳增值税,公募基金及资管产品减半征收,个人季度利息收入超30万元需缴税。由于银行理财底层资产多配置债券,债券利息增值税政策将直接影响理财收益下降,可能导致当前年化2.12%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进一步缩水。
政策出台背景与国内通缩经济压力密切相关。当前居民存款规模达162.9万亿元,资金大量滞留债市空转,导致实体经济流动性陷阱。通过降低债券投资的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政策旨在引导资金流向消费和实体投资。同时,地方财政压力加剧,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与债务规模攀升迫使财政开源,债券利息增值税政策可为财政提供新增收入,预计2025年税收规模约116亿元。
税收政策调整可能预示未来征税趋势变化。间接税如债券利息增值税政策因痛感较低更易推行,而直接税如个人利息税恢复或股票分红税改革短期内较难实施。当前政策通过提高债券融资成本,或推动中长期市场利率抬升,为未来债务稀释和通胀手段埋下伏笔。
国际方面,美国就业数据修正引发关注,5-6月新增岗位下调25.8万个,失业救济人数攀升至194万。数据修正与美联储降息预期关联紧密,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年内降息概率增加,终点利率或降至3.2%。国内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融资成本下行,若美联储降息预期落地,中国央行可能同步跟进以维持政策协同。